欢迎光临河北民企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宣贯
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王磊

1714488681067.png

匠心聚,百业兴。工匠精神的养成是人才培养质量、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树立工匠精神”,指出“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要“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奉献投入,离不开人才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树。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进程中,必须全力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尤其要在促进职业教育这个工匠培育沃土的发展中,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工匠精神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深刻体现。它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基因和行业传承印记,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当下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力质态、新的组织形态相适应,形成新的时代内涵。我国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之说,《说文》有载:“匠,木工也。”庖丁解牛、匠石运斤的故事,就是对匠心匠魂的形象表达。我们党历来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弘扬,在血与火的革命中、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奋勇拼搏的改革中,一大批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甚至不畏牺牲的工匠蓬勃涌现,助推了具有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新工匠精神的产生。新时代以来,天眼探空、复兴号飞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这些数不胜数的“奇迹”背后无不凝结着科技人才、大国工匠们独具匠心、精雕细琢、尽善尽美的追求和坚守,无不闪耀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耀眼光芒。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不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制造强国,还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都对技能人才培养、传承发扬工匠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第一资源”打造中既强化一技之长的培养、职业能力的提升,又坚持厚植文化底蕴、涵育精神力量,引导未来建设者们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澎湃动能和坚实依托。
强化顶层设计,更新教育理念,将工匠精神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是培养造就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精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和摇篮。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在教育理念上更加兼顾知识传授与职业精神培养,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全面引入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思政课、专业课教学中全面厚植工匠情怀、传播工匠文化,讲好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故事,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观看、观摩、学习优秀创新创业案例,加强职业文化内容建设,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各领域高精尖人才在各自岗位上所展现出的执着职业精神,从中领悟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中必须秉承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钻研打磨等可贵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强化师资力量,用好第二课堂资源,持续提升工匠精神培树质量。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要在丰富自身学科知识的同时,厚植工匠精神、职业素养,让这桶水“水源”充沛、永不干涸。学校应依托大师工作室等平台载体,培养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团队,择良师授良课。同时强化优秀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努力吸引有技术专长、职业精神的优秀企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加入进来,持续加强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研讨。用好用活院校现有教学资源,着力培养新教师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素养,打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学习和教学氛围,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情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好准备。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丰厚的实践“土壤”做支撑,需要引进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结合发展实际,精心挑选与学科专业结构相关联、相匹配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将学生引向社会大课堂、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端正思想态度,培育笃实专一、心无旁骛的品质,在工匠精神等的养成中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国家栋梁。
强化校园文化,创新涵育手段,让工匠精神更加深入学生心。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校园环境打造上,要加大工匠精神、职业文化教育元素的植入力度,让学生久临其境、自染其香,于潜移默化间被浸染、被影响,进而实现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将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极致完美的质量意识、创新进取的卓越追求等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感恩之心,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将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职业技能比赛、专业社团活动等紧密结合,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行动,帮助学生实现从技艺娴熟到精神修养提升的不断跨越,为其未来职业生涯中具备高度责任心使命感、创造更大的业绩和荣誉、拥有更多的认同感、幸福感,继而实现个人追求和社会价值的双重统一,奠定坚实基础。(王磊)

640.jpg

发布时间:2024-04-30  阅读:51次
TEL:183-3239-9888 E-mail:sjzlzy@126.com
河北民企网-河北省民营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会主管主办 冀ICP备2023034343号-1
技术支持: 远近互联
二维码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eixin1234455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